发布时间:
来源:
法国青年网
苏州网师园
该園历史悠久。
南宋淳熙初年(1174年-1189年)原南宋侍郎史正志被弹劾罢官后退居姑苏时筑园,因府中列书42厨,藏书万卷,故名“万卷堂”,对门造花圃,名为渔隐,植牡丹五百株。后此宅售与常州丁姓。又被占为百万仓籴场。
清乾隆时(公元1765年前后)曾官光禄寺少卿的长洲宋宗元在万卷堂故址重治别业,作归老计(一说为奉母养亲之所),初名“网师小筑”,后名“网师园”,内有十二景,沈德潜作《网师园图记》。
宗元死后园大半倾圮,至乾隆末年(公元1795年)太仓富商瞿远村(一说瞿远春)购得,瞿增建亭宇,叠石种树,半易网师旧观,有梅花铁石山房、小山丛桂轩、月到风来亭、竹外一枝轩、云冈诸胜。由于瞿远春的巧为运思,使网师园“地只数亩,却有纡回不尽之致;而有云水相忘之乐。”园仍旧名,人又称瞿园、蘧园,园布局即奠定于此时,至今尚总体保持着瞿氏当年造园的结构与风格。乾隆六十年,钱大昕作记。当时园中盛植牡丹芍药,嘉庆时范来宗有“看花车马声如沸”之句。但瞿氏有园不过三十年,即转归天都吴氏(童寯《江南园林志》谓系吴嘉道)。
同治初年为江苏按察使李鸿裔(四川中江人)所有,七年,李辞官徙居园中,因在苏舜钦始建的宋代名园沧浪亭之东,李氏自称苏邻,名园为苏东邻或苏邻小筑。李能诗画,积书数万卷,兼蓄金石碑版、书法名画。
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园归退居苏州的清光绪朝将军达桂(长白人),再加修葺,乃复旧观。民国元年,已有冯姓居此。
民国六年(1917年),军阀张作霖以30万两银子从达桂手中购得此园,作为礼物赠予其师,前清奉天将军张锡銮作庆寿大礼,易名“逸园”。张为钱塘人,晚清任奉天将军时招抚张作霖,且能诗,但未至此园。时有萝月亭、荷花池、殿春簃诸胜,尤以十二生肖叠石形象为别处罕见。
民国二十一年(公元1932年)淞沪抗战,暨南大学附中部迁苏,部主任曹聚仁居此园。同年,张大千之兄张善孖,因与锡銮子师黄友善,借寓于此,与叶恭绰同住一园近4年。善孖养幼虎一只,常以虎姿入画。园景幽雅娴静,但闻翠竹摇动,流莺酬答。
抗日战争爆发前,张氏兄弟先后离去,园主家境中落,仍赁与他人。
民国二十九年(公元1940年),文物收藏家何亚农(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,收藏文物书画甚富)购得此园,费时3年,对此进行全面整修,悉从旧规,并充实古玩书画。复用“网师园”旧名。
因此网师园是一座富有传奇色彩,富有诗情画意的姑苏圆林。
该園历史悠久。
南宋淳熙初年(1174年-1189年)原南宋侍郎史正志被弹劾罢官后退居姑苏时筑园,因府中列书42厨,藏书万卷,故名“万卷堂”,对门造花圃,名为渔隐,植牡丹五百株。后此宅售与常州丁姓。又被占为百万仓籴场。
清乾隆时(公元1765年前后)曾官光禄寺少卿的长洲宋宗元在万卷堂故址重治别业,作归老计(一说为奉母养亲之所),初名“网师小筑”,后名“网师园”,内有十二景,沈德潜作《网师园图记》。
宗元死后园大半倾圮,至乾隆末年(公元1795年)太仓富商瞿远村(一说瞿远春)购得,瞿增建亭宇,叠石种树,半易网师旧观,有梅花铁石山房、小山丛桂轩、月到风来亭、竹外一枝轩、云冈诸胜。由于瞿远春的巧为运思,使网师园“地只数亩,却有纡回不尽之致;而有云水相忘之乐。”园仍旧名,人又称瞿园、蘧园,园布局即奠定于此时,至今尚总体保持着瞿氏当年造园的结构与风格。乾隆六十年,钱大昕作记。当时园中盛植牡丹芍药,嘉庆时范来宗有“看花车马声如沸”之句。但瞿氏有园不过三十年,即转归天都吴氏(童寯《江南园林志》谓系吴嘉道)。
同治初年为江苏按察使李鸿裔(四川中江人)所有,七年,李辞官徙居园中,因在苏舜钦始建的宋代名园沧浪亭之东,李氏自称苏邻,名园为苏东邻或苏邻小筑。李能诗画,积书数万卷,兼蓄金石碑版、书法名画。
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园归退居苏州的清光绪朝将军达桂(长白人),再加修葺,乃复旧观。民国元年,已有冯姓居此。
民国六年(1917年),军阀张作霖以30万两银子从达桂手中购得此园,作为礼物赠予其师,前清奉天将军张锡銮作庆寿大礼,易名“逸园”。张为钱塘人,晚清任奉天将军时招抚张作霖,且能诗,但未至此园。时有萝月亭、荷花池、殿春簃诸胜,尤以十二生肖叠石形象为别处罕见。
民国二十一年(公元1932年)淞沪抗战,暨南大学附中部迁苏,部主任曹聚仁居此园。同年,张大千之兄张善孖,因与锡銮子师黄友善,借寓于此,与叶恭绰同住一园近4年。善孖养幼虎一只,常以虎姿入画。园景幽雅娴静,但闻翠竹摇动,流莺酬答。
抗日战争爆发前,张氏兄弟先后离去,园主家境中落,仍赁与他人。
民国二十九年(公元1940年),文物收藏家何亚农(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,收藏文物书画甚富)购得此园,费时3年,对此进行全面整修,悉从旧规,并充实古玩书画。复用“网师园”旧名。
因此网师园是一座富有传奇色彩,富有诗情画意的姑苏圆林。